最近关于幽门螺旋杆菌的报道非常之多,肆意的放大了幽门螺旋杆菌的危害。导致很多没有医学基础的人认为: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就会导致胃癌,所以,如果感染了,就一定要想尽各种方法将其杀除,可是关于幽门螺旋杆菌的真相,有多少人会细细的了解一下呢?
幽门螺旋杆菌是1983年首次从慢性活动性胃炎的胃粘膜活检组织中分离成功,是目前所知能够在胃中生存的唯一微生物种类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我们先来看看一组关于幽门螺旋杆菌的数据
1、67%-80%的胃溃疡和95%的十二指肠溃疡是由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。
2、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可能会导致浅表性胃炎、糜烂性胃窦炎、多灶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,其发生的几率也比未感染者大很多,但没有查到具体的数据支持。
3、百度百科显示:幽门螺旋杆菌经口到达胃粘膜后定居感染,经数周或数月引发慢性、浅表性胃炎,数年或数十年后发展成为十二指肠溃疡、胃溃疡、淋巴增生性胃淋巴瘤、慢性萎缩性胃炎等,而后者是导致胃癌最危险的因素。专家们认为,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使患胃癌的危险增加了2.7-12倍,如果没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,至少有35%-89%的胃癌不会发生。
通过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,幽门螺杆菌病的不良预后是胃癌,并不是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就一定会得胃癌,而是,被它感染之后,患慢性胃炎、胃溃疡、十二指肠溃疡的风险会增大很多,如果不去除这些风险,那么患胃癌的几率就会增大。要想不得胃癌,首要的方法就是,及时积极的去治疗这些疾病。
在中国,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率在50%,即幽门螺旋杆菌的检测呈阳性,难道这些人都会患胃癌吗?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钟捷指出:幽门螺杆菌没有绝对意义上的没有,绝大多数人都有,只是数量多少不同。我们要关注的是,如果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,要不要杀菌,怎么杀的问题。
消化科主任建议以下人群需要杀菌
1、幽门螺杆菌是引起溃疡和导致溃疡复发的原因,所以,如果有消化性溃疡的人,要杀菌。
2、有浅表性胃炎、糜烂性胃窦炎、多灶性萎缩性胃炎的人,做胃镜发现有明显充血、红肿,活检呈肠化,不典型增生者,要杀菌。
3、早期胃癌做完手术之后的人,必须杀。因为长期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引发肿瘤的一个因素。
4、慢性淋巴瘤和幽门螺杆菌有关,但发生率很低,如果胃里有慢性淋巴瘤的患者,必须杀菌。
5、胃食管反流的患者需要长期吃抑酸的药物,这样会导致胃里的pH值降低,环境发生改变,有利于幽门螺杆菌的生长。所以,必须杀。
在我国,每年大约有16万人死于胃癌。而如果有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,患胃癌的风险会增大。但是,人们却忽略了,每种癌症的发生还与遗传、环境、饮食、习惯等多种因素相关,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,共同预防。
幽门螺旋杆菌是胃的“不速之客”,人们也都不想被感染,但是也不是“格杀勿论”,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,采取不同的方案进行治疗。
此外,如果不想被幽门螺杆菌感染,一定要注意以下2点。
1、不要喝生水,不要吃生食。
2、注意饮食卫生,饭前便后洗手,不使用不洁的食物和不洁的餐具。
3、家里有小孩的,不要大人咀嚼之后的食物再喂给小孩吃,切断口—口—胃的传播途径。
4、厨房使用的案板、刀具等器皿,要定期进行消毒处理,尤其是切肉的案板。
5、注意口腔卫生,养成早晚刷牙、饭后漱口、定期洗牙的好习惯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责任编辑: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