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近日举行的第十届上海市科普讲解大赛总决赛上,来自静安区属地科普基地——上海自然博物馆的5名选手从1050名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进入决赛,其中宋瑛凭借《鹤立清波》获得一等奖,王紫珺作品《极目一号”Ⅲ型浮空艇》获得二等奖,刘聪作品《会飞的船》获得三等奖,肖南燕、宋宇星获得优秀奖,其中宋瑛还荣获 “2023年度上海市十佳科普使者”称号。
参加本届市科普讲解大赛总决赛的选手来自高等院校、企事业单位、医疗卫生机构、科研院所等领域,大家精彩比拼,讲解题材广泛、新颖有趣,从关注前沿科技、聚焦大国重器,到讲述医学健康、击碎科学谎言,带领公众多方位探秘科学。上海自然博物馆的3名获一、二、三等奖的选手,讲解内容也是精彩纷呈,引人入胜——
宋瑛《鹤立清波》
(相关资料图)
从当今世界在建规模最大、技术难度最高的水电工程白鹤滩水电站入手,以绿色环保为主题,分别从治沙调水、清洁发电、维护生态3个方面对白鹤滩水电站的前沿技术和奇妙设计做介绍,展示水电站的能源效益和生态效益,为建设绿色中国、实现“双碳”目标,增添更加澎湃的动力。
王紫珺《浮艇直上九千米》
讲述我国2022年的大国重器——极目一号III型浮空艇。从常见的气球入手,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浮空艇的升空原理、大小、形状以及艇体材料,展现出极目一号III型浮空艇在青藏高原这样极端气候条件下,将科考设备带到高空飞跃珠峰的优秀表现。
刘聪《会飞的船》
讲述我国自主研制、世界上最大的水陆两栖飞机——鲲龙AG600。它肩负着森林灭火、海上救援等方面的重任。从鲲龙陆上和水上起飞两部分着手,讲述鲲龙涡桨式发动机采用“滑流增升”的科学原理,减短陆上滑行距离;以及采用船型腹底20厘米的“断阶”技术,摆脱水面对机体的吸附力,减少起飞阻力。鲲龙号和其他大国重器一样,都凝聚着科学家的心血、承载着国家起飞的梦想,也肩负着民族崛起的期望。
记者:顾武
资料:静安区科协
编辑:叶苹
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静安官方微信
标签: